1.H(氫)
H是一般鋼中最有害的元素,鋼中溶有氫會引起鋼的氫脆、白點等缺陷。氫與氧、氮一樣,在固態(tài)鋼中溶解度極小,在高溫時溶入鋼液,冷卻時來不及逸出而積聚在組織中形成高壓細微氣孔,使鋼的塑性、韌度和疲勞強度急劇降低,嚴重時會造成裂紋、脆斷。“氫脆”主要出現(xiàn)在馬氏體鋼中,在鐵氧體鋼中不十分突出,一般與硬度和含碳量一起增加。
另一方面,H能提高鋼的磁導率,但也會使矯頑力和鐵損增加(加H后矯頑力可增大0.5~2倍)。
2.B(硼)
B在鋼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鋼的淬透性,從而節(jié)約其他較稀貴的金屬,與鎳、鉻、鉬等。為了這一目的,其含量一般規(guī)定在0.001%~0.005%范圍內。它可以代替1.6%的鎳、0.3%的鉻或0.2%的鉬,以硼代鉬應注意,因鉬能防止或降低回火脆性,而硼卻略有促進回火脆性的傾向,所以不能用硼將鉬完全代替。
中碳碳素鋼中加硼,由于提高了淬透性,可使厚20mm以上的鋼材調質后性能大為改善,因此,可用40B和40MnB鋼代替40Cr,可用20Mn2TiB鋼代替20CrMnTi滲碳鋼。但由于硼的作用隨鋼中碳的含量的增加而減弱,甚至消失,在選用含硼滲碳鋼時,必須考慮到零件滲碳后,滲碳層的淬透性將低于芯部的淬透性的這一特點。
彈簧鋼一般要求完全淬透,通常彈簧面積不大,采用含硼鋼有利。對高硅彈簧鋼硼的作用波動較大,不便采用。
和氮及氧有強的親和力,沸騰鋼中加入0.007%的硼,可以消除鋼的時效現(xiàn)象。
3.C(碳)
C是僅次于鐵的主要元素,它直接影響鋼材的強度、塑性、韌性和焊接性能等。
當鋼中含碳量在0.8%以下時,隨著含碳量的增加,鋼材的強度和硬度提高,而塑性和韌性降低;但當含碳量在1.0%以上時,隨著含碳量的增加,鋼材的強度反而下降。
隨著含碳量的增加,鋼材的焊接性能變差(含碳量大于0.3%的鋼材,可焊性顯著下降),冷脆性和時效敏感性增大,耐大氣銹蝕性下降。
4.N(氮)
N對鋼材性能的影響與碳、磷相似,隨著氮含量的增加,可使鋼材的強度顯著提高,塑性特別是韌性也顯著降低,可焊性變差,冷脆性加?。煌瑫r增加時效傾向及冷脆性和熱脆性,損壞鋼的焊接性能及冷彎性能。因此,應該盡量減小和限制鋼中的含氮量。一般規(guī)定氮含量應不高于0.018%。
氮在鋁、鈮、釩等元素的配合下可以減少其不利影響,改善鋼材性能,可作為低合金鋼的合金元素使用。有些牌號的不銹鋼,適當增加N的含量,可以減少Cr的使用量,可以有效降低成本。
5.O(氧)
O在鋼中是有害元素。它是在煉鋼過程中自然進入鋼中的,盡管在煉鋼末期要加入錳、硅、鐵和鋁進行脫氧,但不可能除盡。鋼水凝固期間,溶液中氧和碳反應會生成一氧化碳,可以造成氣泡。氧在鋼中主要以FeO、MnO、SiO2、Al2O3等夾雜形式存在,使鋼的強度、塑性降低。尤其是對疲勞強度、沖擊韌性等有嚴重影響。
氧會使硅鋼中鐵損增大,磁導率及磁感強度減弱,磁時效作用加劇。
6.Mg(鎂)
鎂能使鋼中夾雜物數(shù)量減少、尺寸減小、分布均勻、形態(tài)改善等。微量鎂能改善軸承鋼的碳化物尺寸及分布,含鎂軸承鋼的碳化物顆粒細小均勻。當鎂含量為0.002%~0.003% ,其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增加5%以上,塑性基本保持不變。
7.Al(鋁)
鋁作為脫氧劑或合金化元素加入鋼中,鋁脫氧能力比硅、錳強得多。鋁在鋼中的主要作用是細化晶粒、固定鋼中的氮,從而顯著提高鋼的沖擊韌性,降低冷脆傾向和時效傾向性。如D級碳素結構鋼要求鋼中酸溶鋁含量不小于0.015%,深沖壓用冷軋薄鋼板08AL要求鋼中酸溶鋁含量為0.015%―0.065%。
鋁還可提高鋼的抗腐蝕性能,特別是與鉬、銅、硅、鉻等元素配合使用時,效果更好。
鉻鉬鋼和鉻鋼中含Al可增加其耐磨性。高碳工具鋼中Al的存在可使產(chǎn)生淬火脆性。鋁的缺點是影響鋼的熱加工性能、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。
8.Si(硅)
Si是煉鋼過程中重要的還原劑和脫氧劑:對于碳鋼中的很多材質來說,都含有0.5%以下的Si,這些Si一般是由于煉鋼過程中作為還原劑和脫氧劑而帶入的。
硅能溶于鐵素體和奧氏體中提高鋼的硬度和強度,其作用僅次于磷,較錳、鎳、鉻、鎢、鉬、釩等元素強。但含硅量超過3%時,將顯著降低鋼的塑性和韌性。硅能提高鋼的彈性極限、屈服強度和屈服比(σs/σb),以及疲勞強度和疲勞比(σ-1/σb)等。這是硅或硅錳鋼可作為彈簧鋼種的緣故。
硅能降低鋼的密度、熱導率和電導率。能促使鐵素體晶粒粗化,降低矯頑力。有減小晶體的各向異性傾向,使磁化容易,磁阻減小,可用來生產(chǎn)電工用鋼,所以硅鋼片的磁阻滯損耗較低。硅能提高鐵素體的導磁率,使鋼片在較弱磁場下有較高的磁感強度。但在強磁場下硅降低鋼的磁感強度。硅因有強的脫氧力,從而減少了鐵的磁時效作用。
含硅的鋼在氧化氣氛中加熱時,表面將形成一層SiO2薄膜,從而提高鋼在高溫時的抗氧化性。
硅能促使鑄鋼中的柱狀晶成長,降低塑性。硅鋼若加熱時冷卻較快,由于熱導率低,鋼的內部和外部溫差較大,因而斷裂。
硅能降低鋼的焊接性能。因為與氧的結合能力硅比鐵強,在焊接時容易生成低熔點的硅酸鹽,增加熔渣和融化金屬的流動性,引起噴濺現(xiàn)象,影響焊接質量。硅是良好的脫氧劑。用鋁脫氧時酌情加一定量的硅,能顯著提高率的脫氧性。硅在鋼中本來就有一定的殘存,這是由于煉鐵煉鋼時作為原料帶入的。在沸騰鋼中,硅限制在<0.07%,有意加入時,則在煉鋼時加入硅鐵合金。
9.P(磷)
P是由礦石帶入鋼中的,一般說磷也是有害元素。磷雖能使鋼材的強度、硬度增高,但引起塑性、沖擊韌性顯著降低。特別是在低溫時,它使鋼材顯著變脆,這種現(xiàn)象稱"冷脆"。冷脆使鋼材的冷加工及焊接性變壞,含磷愈高,冷脆性愈大,故鋼中對含磷量控制較嚴。高級優(yōu)質鋼:P<0.025%;優(yōu)質鋼:P<0.04%;普通鋼:P<0.085%。
P的固溶強化及冷作硬化作用很好,與銅聯(lián)合使用,提高低合金高強度鋼的耐大氣腐蝕性能,但降低其冷沖壓性能,與硫、錳聯(lián)合使用,改善切削性,增加回火脆性及冷脆敏感性。
磷可提高比電阻,且由于容易粗晶而可使矯頑力和渦流損失降低,于磁感而言,則在弱中磁場下磷含量高的鋼磁感會提高,含P硅鋼的熱加工也并不困難,但由于它會使硅鋼具冷脆性,含量≯0.15%(如冷軋電機用硅鋼含P=0.07~0.10%)。
磷是強化鐵素體作用最強的元素。(P對硅鋼再結晶溫度和晶粒長大的影響將超過同等硅含量作用的4~5倍。)
10.S(硫)
硫來源于煉鋼的礦石與燃料焦炭。它是鋼中的一種有害元素。硫以硫化鐵(FeS)的形態(tài)存在于鋼中,F(xiàn)eS和Fe形成低熔點(985℃)化合物。而鋼材的熱加工溫度一般在1150~1200℃以上,所以當鋼材熱加工時,由于FeS化合物的過早熔化而導致工件開裂,這種現(xiàn)象稱為“熱脆”。降低鋼的延展性和韌性,在鍛造和軋制時造成裂紋。硫對焊接性能也不利,降低耐腐蝕性。高級優(yōu)質鋼:S<0.02%~0.03%;優(yōu)質鋼:S<0.03%~0.045%;普通鋼:S<0.055%~0.7%以下。
由于其切屑發(fā)脆而可得到非常光澤的表面,所以可用于制要求負荷不大而具高表面光潔度的鋼制件(名為快削鋼),(如Cr14)有意加進少量的硫(=0.2~0.4%)。 某些高速鋼工具鋼進行硫化表面。
11.K/Na(鉀/鈉)
鉀/鈉可作為變質劑使白口鐵中碳化物團球化,使白口鐵(以及萊氏體鋼))在保持原有硬度的條件下, 韌性提高二倍以上;使球墨鑄鐵的組織細化、蠕鐵的處理過程穩(wěn)定化;是強烈的促進奧氏體化的元素,例如,它可使奧氏體錳鋼的錳/碳比從10:1~13:1降至4:1~5:1。
12.Ca(鈣)
鋼中加鈣能細化晶粒,部分脫硫,并改變非金屬夾雜物的成分、數(shù)量和形態(tài)。與鋼中加稀土的作用基本相似。
改善鋼的耐蝕性、耐磨性、耐高溫和低溫性能;提高了鋼的沖擊韌性、疲勞強度、塑性和焊接性能;增加了鋼的冷鐓性、防震性、硬度和接觸持久強度。
鑄鋼中加鈣使鋼水流動性大為提高;鑄件表面光潔度得到改善, 鑄件中組織的各向異性得以消除;其鑄造性能、抗熱裂性能、機械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。
鋼中加鈣能改善抗氫致裂紋性能和抗層狀撕裂性能,可延長設備、工具的使用壽命。鈣加入母合金中可用作脫氧劑和孕育劑,并起微合金化作用。
13.Ti(鈦)
鈦和氮、氧、碳都有極強的親和力,與硫的親和力比鐵強,是一種良好的脫氧去氣劑和固定氮和碳的有效元素。鈦雖然是強碳化物形成元素,但不和其他元素聯(lián)合形成復合化合物。碳化鈦結合力強,穩(wěn)定,不易分解,在鋼中只有加熱到1000℃以上才能緩慢地溶入固溶體中。
在未溶入之前,碳化鈦微粒有阻止晶粒長大的作用。由于鈦和碳之間的親和力遠大于鉻和碳之間的親和力,在不銹鋼中常用鈦來固定其中的碳以消除鉻在晶界處的貧化,從而消除或減輕鋼的晶間腐蝕。
鈦也是強鐵氧體形成元素之一,強烈的提高了鋼的A1和A3溫度。鈦在普通低合金鋼中能提高塑性和韌性。由于鈦固定了氮和硫并形成碳化鈦,提高了鋼的強度。經(jīng)正火使晶粒細化,析出形成碳化物可使鋼的塑性和沖擊韌性得到顯著改善,含鈦的合金結構鋼,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和工藝性能,主要缺點是淬透性稍差。
在高鉻不銹鋼中通常需加入約5倍碳含量的鈦,不但能提高鋼的抗蝕性(主要是抗晶間腐蝕)和韌性;還能組織鋼在高溫時的晶粒長大傾向和改善鋼的焊接性能。
來源:泰科鋼鐵網(wǎng)